提示:点击上方"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免费订阅微信平台
近日,中房网信用房地产研究团队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报告》。该报告是依托中房网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房地产信用平台”)大数据,进而发布的季度行业信用状况监测报告。旨在通过平台及时反映行业信用数据和信息,促进行业信用建设体系建设和发展。
八成以上开发企业信用情况良好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房地产信用平台收录全国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开发企业共147209家。其中,发生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20251家,同比增加1.21%,环比2025年第二季度减少3.20%;守信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为126958家,守信企业占全部开发企业的比例约为86.24%。
从发生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在区域看,广东、河南和山东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开发企业数量居前,分别有1253家、1058家和799家,这也与当地企业的数量总数基本呈正相关。
行业不良信用信息总量同环比均降
报告显示,房地产信用平台2025年第三季度共收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不良信用信息共计56660条,同比减少36.02%,环比减少56.42%。其中,欠税案例占比最高,达到全部不良信用信息的71.15%,共有40311条案例;其次是失信被执行人,共有8895条案例,占比达到15.70%。需要说明的是,欠税信息的波动情况,与相关部门的披露时间、查处及追溯力度有一定关系。
具体来看,在欠税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共计8988家开发企业被公布出现欠税情况,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6.11%,被公布欠税企业数量同比增加0.74%,环比减少40.83%,被公布欠税案例共有40311条。从具体欠税的类型来看,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和印花税是主要的欠税类型。
失信被执行人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共计4101家开发企业出现失信被执行人情况,同比减少1.92%,环比增加7.64%,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2.79%,共8895条案例。从失信被执行人的原因来看,“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最多,约占50.25%;其次是“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失信被执行人,约占36.30%。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失信被执行案例主要来自有关房屋预售、销售等涉及房屋交易的纠纷。
行政处罚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被行政处罚的开发企业共1458家,同比减少24.50%,环比减少1.02%,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0.99%,共1662条案例。从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来看,城管、市场监督、税务部门是主要的处罚实施部门。在所有行政处罚信息中,城管部门处罚的数量占比为19.13%,约318条;市场监督部门处罚的数量占比为15.04%,约250条;税务部门占比为7.88%,约131条。
经营异常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发生经营异常有5686家,同比增加20.31%,环比增加1279.12%,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3.86%,共5762条案例。从被列入经营异常的具体原因来看,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是主要原因,多达5272条,占比91.50%;其次是通过登记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占比8.40%,有484条。
严重违法失信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发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开发企业共计8家,同比减少95.91%,环比减少71.43%,共20条案例。从严重违法失信的列入原因来看,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是主要类型。
房企债务违约情况有所好转
根据报告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2家房地产债券发行人确认境内信用债券实质违约或触发交叉条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债券2只,同比减少33.33%,环比持平;违约涉及债券余额38.35亿元,同比增加20.18%,环比增加76.65%。
境外债方面,三季度有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境外债实质性违约(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债券6只,同比增加100%;环比增加200%。涉及违约金额共计约0.446亿美元,同比减少69.66%,环比减少78.10%;涉及债务余额共计16.27亿美元,同比减少64.06%,环比增加145.17%。
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化升级
从信用建设推进情况看,三季度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深度联动,朝着规则标准化与应用场景化双向发力。
如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失信信息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并对应设置差异化公示期限与修复条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明确信用承诺的类型、内容和奖惩等,将信用承诺纳入经营主体信用记录作为监管参考。
地方层面也围绕国家政策落地推出系列特色举措。如在信用应用场景拓展上,宁夏、黑龙江等地推进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改革,简化办事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浙江启动“千万经营主体信用工程”,广州、杭州等地完善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推动信用评价结果深度融入市场监管与政务服务等。??
总体来看,三季度信用建设的覆盖领域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信用体系逐渐深度融入行政审批、招标投标、融资贷款、行业监管等多个环节。
来源:中房协
编辑 ▏古亦馨
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与我们联系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