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央文件明确未来十年城市及房地产发展方向
最新动态
中央文件明确未来十年城市及房地产发展方向
2025-09-033

提示点击上方"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免费订阅微信平台



8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是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城镇化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时代。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全面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意见》共七部分,二十三条具体工作要求。从城市发展角度,《意见》明确了一个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2030年取得重要进展。两大核心转变:一是发展理念转变,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公平和可持续性。二是发展动力转变,从依赖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转向依靠创新、文化、治理等新动能。

经过多年的城市化探索,我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发展特色的城市群和城市。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效率处于优先级地位,相应的规划、协调、平衡、体系建设方面就是未来更加注重的领域。《意见》也给出了三大关键抓手,一是优化城市体系,构建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的现代化城镇格局,促进大小城市协调发展。二是推进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重点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活化利用存量建筑和低效用地,而非大拆大建。三是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城市治理的智慧化和精细化,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通享。可以预见,未来城市发展会更加有序,盲目摊大饼式的及无序竞争式的发展方式将受到遏制。

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角度看,《意见》第五条“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第八条“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的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明确了未来发展图景。

文件第八条是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加快建设完整社区,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这是中央对城市工作中房地产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需要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相关工作,也是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局面。具体看,各地城市政府可以从多角度来落实相关工作。

一是构建住房供给新体系,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明确住房供给重点,优先满足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其标准是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这意味着要从设计、建造、材料、工艺到后期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做到全链条提升,监管和规范住房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服务各个环节。

二是分类推进存量更新改造,从大拆大建转向精细织补。其中城中村改造,要稳步推进,注重社会综合治理与空间重塑相结合。危旧房改造,要优先保障安全,支持采取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等新模式,尊重居民意愿。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从基础类(水电气路)改造向完善类(加装电梯)和提升类(公共服务)延伸。

三是建设完整便民社区,将房子从单一的居住空间转向多功能的生活单元。这就要做到,补齐服务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完整社区,标配养老、托育、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邮政快递站等嵌入式服务设施。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内能满足大部分生活需求。促进功能混合与平衡,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减少通勤压力,激发社区活力。避免建设功能单一、钟摆式交通的睡城

《意见》第五条是“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建立与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需求相适应的规划调整机制。加强和规范存量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提高运行效能。优化产权归集、整合、置换和登记政策,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这项工作要求地方政府从城市规划管理者资产运营者的双重身份出发,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建立资产数据库。开展全域范围内的不动产资源普查,全面摸清辖区内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商业设施、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的位置、面积、产权、建筑状况、利用现状等底数。建立城市存量资产资源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实现动态更新与管理。

二是创新规划,打破制度枷锁。建立与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需求相适应的规划调整机制。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意味着要修订僵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允许土地用途和建筑使用功能的兼容与转换(如工业用地转为民用商业或文创用地,商业办公转为租赁住房等)。简化规划调整的审批流程,为存量改造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制定新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标准,以适应老旧建筑改造后的新功能需求。

三是提升效能,盘活基础设施。要对现有的市政管网、交通枢纽、公共空间等存量基础设施进行效能评估和数字化管理,通过改造升级、智慧化运维(如接入物联网传感器)提升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四是优化政策,疏通产权堵点。应出台专门政策,解决盘活存量资源中最棘手的产权问题。鼓励分散产权的业主通过成立合作社、委托统一运营等方式,将零散产权归集,便于整体改造和开发。简化产权置换流程,为原拆原建项目中的产权重新登记提供便利。明确历史遗留建筑的产权认定办法,实现确权登记。

五是分类施策,靶向盘活低效用地。识别不同类型的低效用地(如僵尸企业占地、废弃矿区、闲置站场等),制定差异化的盘活方案,如收储再出让、协议置换、转型升级等,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城市空间。

《意见》的出台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这一政策导向进一步颠覆并改变房地产行业原有的游戏规则,即从增量扩张开发商逻辑转向存量运营城市服务商逻辑。

首先,市场重心从增量市场存量市场。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招拍挂市场的面粉(新增建设用地)会减少且更昂贵。房企的主战场将转向存量物业的收并购、改造、运营。这意味着,城市更新、存量改造、不良资产处置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核心业务赛道。

其次,商业模式从开发销售持有运营。高周转、高负债的住宅开发模式早已不再是行业发展主流,未来也不大可能回归。成功的房企需要具备长期持有、精细化运营、资本耐心的能力,通过改造提升资产价值,并依靠租金、服务费、资产增值(REITs退出)来获得回报。资产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专业能力要求从建造商升级到综合服务商。房企需要具备的新能力包括:规划设计能力,需精通既有建筑改造、功能重塑、文脉保护;产业导入与运营能力,能将改造后的空间与文创、科创、商业、养老等产业结合,为其注入持续活力;金融与资本运作能力,需熟悉与存量改造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特点相匹配的融资工具(如并购贷、类REITsCMBS等);更强的政策解读与谈判能力,需善于与政府沟通,利用好新的规划和政策工具。

总而言之,相关政策为地方政府下达了摸家底、改规划、通产权的明确指令,为盘活存量扫清障碍。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这无异于一声发令枪,宣告了一个以运营为核心、以价值提升为导向的后开发时代正式来临。能否成功转型,将决定未来十年房企的生死存亡。




来源: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


编辑 ▏古亦馨

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与我们联系即删!


推荐阅读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到泰安调研房产服务“一体化”工作

省房地产业协会2025年6-7月工作简报

中房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其光到日照调研旅居康养工作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